建筑物的建設項目中有基礎、模板和澆注料的澆筑等等一系列建設任務。其中澆筑料的澆筑與后期維護也是尤為重要。對于不同使用用途的建筑物需要使用不同種類不同特性的澆筑料,澆注料的選擇不僅僅是對于建筑物的保護,同時也是有嚴格的行業規范標準,不可從價格方面去衡量而后胡亂使用。

通過例子通俗易懂的講澆注料主要為混凝土建筑行業內簡稱為砼。對于水壩、水庫和橋梁等的修建需要用到防水的澆注料。對于工廠火爐壁與其他高溫作業的生產或儲存地方則需要使用耐火澆筑料。對于如大型廣場和基礎面積厚大的建筑時,因為澆筑面積寬廣需要使用低水化熱的混凝土,否則會因為底部混凝土無法及時散熱從而造成混凝土后期大面積開裂。不符合澆筑料使用規范的建筑物后期容易成為人們常說的“豆腐渣工程”產生事故會造成無法估量的經濟損失并威脅到人們的安全。
一般的澆筑料是由粗骨料(石料)、細骨料(沙料)、水泥和水所組成。不同的成分混合比與添加劑種類和劑量又決定了澆注料的特性和種類。
當然水這一看似普通的成分其中也大有學問,添加水的酸堿性和水溫度也要以規范的使用標準使用。若水泥溫度過高容易引起石膏脫水形成半水石膏甚至產生部分無水石膏,使水泥拌合物出現假凝現象。影響水泥的儲存、運輸,高溫水泥易使水泥因靜電吸引而聚結并粘附到儲存罐壁。水泥溫度過高影響水泥的施工性能產生假凝快凝或坍損大等現象。如若使用了錯誤的酸堿性水則會直接影響到澆筑料的強度與性質,水中的微量元素看似微不足道實則會使整個工程不合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