耐火球的從十九世紀60年代,由兩個半碗形球模合在一起用手動加壓成耐火球,包裝是由塑料編織袋50kg袋到,由人工裝卸的情況,發展到目前由噸袋包裝,有的是托盤加噸袋包裝,這樣即方便了使用,更減少了人工強度。
?
耐火球從手工到機壓成型,由一機一球到一機多球的生產過程發展,經過數十年。手工成型的耐火球強度小,密度低,易粘連結渣,易碎易粉。而且生產成本過高,使用周期卻短的過程。尤其是從2010年以后,耐火球的成型過程就逐步開始進化。原來是一機一球,而且每臺機器2個人,而現在的一機15個球,也是2個人。就成型情況就減少了不少不必要的成本。
?
一機一球的持續幾十年,生產效率低。而且耐火球產品有明顯的環痕、毛邊、麻面、錯臺、裂紋等。造成卸球時,30%的耐火球有粉化現象。而目前的一機多球生產工藝的提高都是一個很大的改觀。耐火球的直徑大小也多樣化,由直徑20-100mm不等,而且材質也多樣化,燒結過程也由過去的洞窯、倒焰窯由如今的隧道窯,生產周期短,產量大,而且工藝過程和烘烤過程都得到了改善。
?
尤其是耐火球的火燒均勻度,都得到了大的改觀,因為機壓的穩定、工藝的改進、燒結的溫度均勻,使耐火球的外觀到內在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而且庫存也有了很大的變化,以前都是漏天存放,而現在環保的治理,都是裝包存于庫房,減少了日曬雨林,耐火球的質量更是得到了保證。
?
雖說大爐子子的蓄熱體都改用了格子磚,但一些特定蓄熱體用的耐火球也在隨著需求,不斷進化著。